“第七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报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9 17:13:00
2018年11月3日上午,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多家知名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会议为期两天,共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传统音乐及其现代应用”和“西南地区传统音乐”三个议题及分会场,采用“学术讲座”“主题发言”“分组发言”三种方式进行研讨。
11月3日
上午,第一分会场(聂耳音乐厅)的会议包括学术讲座和主题发言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在川音前任音乐学系主任甘绍成教授的主持下,首先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樊祖荫作题目为 《“奉五声”与“变五声”——“二变之音”在五声性七声调式中的作用》讲座。他从中国音乐最常用的五声性七声调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传统乐学中二变之音——“奉五声”与“变五声”在传统音乐中的广泛应用,指出二变之音已成为当今中国音乐创作中既能保持五声性特点、又能得以开拓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环节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题目为《上音十二年:我的传统音乐教学多元化探索》的主题发言。她首先回顾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接着从“与传统面对面、与世界对话、激活传统的当代音响、切入专题性研究”四个方面,讲述了她在上音从事“传统音乐教学多元化探索”教学十二年的经验。
下午,第一分会场(聂耳音乐厅)“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包括三场,共13位代表发言,主要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学、传统音乐教材建设和传统音乐教学实践与反思进行了探讨;第二分会场(星海音乐厅)“传统音乐及其当代应用”专题研讨也包括三场,共有12位代表发言,主要对器乐研究、戏曲音乐研究和传统音乐当代应用进行了探讨;第三分会场(小音乐厅)“西南地区传统音乐”专题研讨包括两场,共有9位代表发言,主要对四川的传统音乐和贵州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探讨。
11月4日
上午,第一分会场(聂耳音乐厅)的会议包括主题发言和学术讲座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在川音音乐学系朱江书教授的主持下,主题发言拉开帷幕。第一位发言的是川音的甘绍成教授,题目为《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再思考》,第二位发言的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冯志莲教授,题目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教育与“非遗”活态传承——以沈阳音乐学院“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为例》,第三位发言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杨民康教授,题目为《再论中国传统音乐分类法的方法论转型及文化认同特征》,第四位发言的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周耘教授,题目为《论“世界音乐”引领音乐未来》,第五位发言的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叶明春教授,题目为《从“后台”走向“前台”的尝试——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的经验与体会》,他们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传统音乐的教学与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二环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伍国栋作题为《疑惑与解疑——音乐学教学与科研中的“问题意识”》讲座。讲座从“问题意识”的概念、结构及其在音乐学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的呈现状态切入,以具体音乐学研究成果作为设疑和答疑个案,进而对问题意识树立的重要意义、学术价值和培育方法,分别进行与音乐学对应的论述和阐释。
下午,第一分会场(聂耳音乐厅)“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包括三场,共有13位代表依次发言,主要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进行了探讨;第二分会场(星海音乐厅)“传统音乐及其当代应用”专题研讨也包括三场,共有12位代表依次发言,主要对传统音乐的个案研究和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第三分会场(小音乐厅)“西南地区传统音乐”专题研讨共有5位代表依次发言,主要对四川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直至11月4日下午6时,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终于圆满结束。这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它不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沟通平台,同时也为川音音乐学系的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稿件指导:甘绍成
审 稿:包德述
第一会场摄影:刘晓龙
上 传: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