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都·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一分会场综述(三)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9 12:58:00
11月3日下午大会代表发言III 的第一分会场的专题研讨是关于音乐史学史与历史编篡学,分别有四位代表发言。
主持人:王清雷
金毅妮在《矛盾-平衡——以乔治·罗奇伯格的《和谐弦乐四重奏》为例解析后现代主义多样风格》中对罗奇伯格《和谐弦乐四重奏》进行了分析研读,通过“生存美学”等一系列线索,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理论,及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地位和关联。作者尝试以多种手法使得不同风格、体裁能在创作中达成一个统一整体,以音乐阐述了在《生存美学》中对于当代音乐的理解并运用了以往历史风格中的调性艺术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对后现代主义音乐研究的新视角。
杨珽珽在《多维视角下的当代音乐研究——观频谱音乐的过去-现在-未来》中解读了在历史与社会的维度下频谱音乐在法国兴起且影响广泛的原因。对20世纪以来,科技时代发展历程中的频谱音乐的前技术时期和当下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比对。在音乐本体的研究视角中,以音色、时间和空间等引导性因素发展的新视角展望了频谱音乐发展的未来可能性。
张弛在《音乐—传播—媒介—历史:音乐传播史研究的方法论建构》中从音乐与传播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媒介作为音乐传播史的分期线索和媒介对音乐文化体系影响的必然性,进而显示出音乐传播史研究与一般音乐史研究之间的异同,试图以此论述音乐传播史的方法论体系。
余作胜《唐代九、十部乐施用情况新考——兼与《唐五代多部伎演出情况考》一文商榷》阐述了唐代九、十部乐在唐代政治及文化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对唐代九、十部乐施用情况的查找以及重新考证,得出“见于文献记载的唐代九、十部乐,施用记录至少有49次”的观点,并强调在文史工作中史料的收集与运用的重要性。
稿件指导:何 弦
审 稿:包德述
上 传:李 雪